福建,自古崇文重教、英才輩出。從朱熹、鄭成功到陳嘉庚、冰心,他們的品行、思想和文章,對一代代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了深刻影響。
聚焦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福建近年來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所有孩子們都能在同樣的陽光下、同樣的沃土里,播種夢想,邁向未來。
福建縣級“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布局城市”南安,豐州西華小學的學生在訓練足球。
——編者
工作推進全省“一張表”
2011年,一張福建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赫然展開。當年3月,福建省政府與教育部簽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隨后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目標任務、推進策略和保障措施進一步確定。
藍圖已鋪就,真干出實績——
頂層統籌下,突出規劃引領。福建制定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確定從2012年起至2017年,全省92個縣(市、區)全面通過國家評估認定。部署各設區市制訂分年度推進計劃,縣域制訂具體實施辦法,形成全省一盤棋的時間表;
扶弱補短下,政策保障得力。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分別提高到650元、850元,省財政根據各縣財力分四檔補助,其中欠發達縣由省財政承擔80%;
層層落實中,強化督導評估。較早啟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并將“基本均衡”作為各地申報教育強縣的前置條件。
多效并舉下,福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成績矚目: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分別達到99.99%、98.94%,初中生鞏固率達98.4%;公辦中小學接收隨遷子女比例87.6%,位居全國前列;74個縣(市、區)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評估認定,縣數占比位列全國第七位。
家門口有了好學校
地處閩浙兩省交界的壽寧縣下黨鄉,“窮”曾是這里最明顯的標志。初秋9月,走進位于下黨鄉的壽寧五中,卻仿佛進入了七彩世界。繽紛的塑膠跑道和多彩的建筑外墻令人賞心悅目;食堂餐桌上的一排排餐具整齊有序,學生在這里免費用餐;學生宿舍里的裝飾精致可愛,充滿了溫馨的味道……“如今家門口也有好學校,我的3個兒女就是在這里考上了大學。”鄉民吳通福說。
下黨鄉是福建切實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改善辦學條件的一個縮影。
看經費,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近5年,福建各級政府累計投入資金220億元以上,為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2015年福建將“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工作”列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省級以上投入25.7億元,項目資金重點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薄弱環節;
看精準,調整優化學校布局下,教育投入效率倍增。2011年以來省政府持續實施城區學校擴容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投入67億元,新增50多萬個學位,緩解“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嚴格控制農村撤點并校行為,全省98.8%的小學生上學路程控制在3公里以內;
看精細,推行學校標準化建設,逐一分析每一所中小學的薄弱環節,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目前,福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已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5年補充3.3萬名師資
在近年來農村學校生源減少的普遍趨勢下,同處山區縣的泉州市安溪縣長坑鄉第二中心小學卻上演了一件“稀奇事”:在外學生紛紛回流,在校生人數逐年攀升。“在校學生從2010年396人,增長到今年822人。”校長陳才貴介紹。
學生人數持續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如今在學校四年級就讀的陳湘楠,曾經跟隨打工的父母在重慶讀書,“回來后,我發現學校比過去更漂亮,老師對我也很關心,我喜歡在這里上學。”
一方面,福建創新教師隊伍管理機制,率先建立中小學教師“以縣為主、縣管校用”管理體制,率先實行城鄉統一的教師編制標準,近五年全省補充中小學教師3.3萬名,有效改善了隊伍結構;推動教師輪崗交流,組織教師在城市與農村、優質校與薄弱校之間合理流動,農村教師“一本真經”十幾年不變的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
另一方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2011年遴選39個縣(市、區)啟動城區“小片區管理”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資源共享、師資互派、統一教學、捆綁考核”的學校管理新機制,目前已實現縣域城區全覆蓋。開展農村薄弱學校委托城區優質學校管理改革試點,形成“名校辦分校、老校帶新校、強校扶弱校”的集團化辦學模式;
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目前所有教學點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完小以上中小學實現互聯網接入全覆蓋,其中94.4%實現20M以上寬帶接入,91.3%的班級配有“班班通”設備。
保障隨遷子女入學
8月26日,福州晉安區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新生入學電腦派位現場,來自四川的唐學林作為家長正在進行最后的操作。“這次派位是根據孩子報的三個學校志愿,通過電腦派位,最大限度保障了公平入學、就近入學。”困擾進城務工人員的大難題得以解決,贏得了唐學林的頻頻點贊。
自2011年以來,“解決隨遷子女就學”每年都納入福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福建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每年遞增6至10萬人,目前達95.8萬人,占全省總數23.85%。
聚焦留守兒童,福建各地普遍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體系。通過設置心理咨詢室、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進行心理疏導;引導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體育、藝術和社會實踐等活動,加強情感交流,彌補家庭溫暖缺失。同時,在交通不便,條件艱苦的邊遠地區,福建保留了2529個農村教學點,推動各地加強經費保障、條件裝備和師資配備。
關注殘疾少年,福建連續三年實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福建每萬人口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多年保持全國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