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福建全省已有74縣通過了“國檢”,通過率居全國第七;下個月,福建省最后一批18個縣將接受“國檢”,迎來義務教育全面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的收官之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福建的成效和亮點在哪里?30日,福建省教育廳就此召開了新聞通氣會。
投入資金改善辦學條件
現在,在福建不少農村地區,最漂亮的建筑是學校、最安全的建筑是校舍已成為現實。這幾年,福建辦學條件正發生顯著變化。
2014年起,福建實施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項目規劃,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成為有史以來建設項目最多、建設標準最高、投入資金最大的時期。
教學技術裝備也得到了加強,與2012年相比,中小學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增幅近1倍。其中,小學從751元提高到1465元,初中從1272元提高到2219元。教育信息化建設快速推進,99.7%的完小以上中小學已接入互聯網,基本實現了寬帶網絡全覆蓋;“班班通”基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83.2%學校擁有“班班通”設備。
啟動標準化建設優化學校區域布局
一直以來,城鄉教育資源失衡是農村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福建各地建立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變動趨勢相適應的義務教育學校布局體系。
2014年,福建省全面啟動“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工作,并將這項工作與標準化學校建設有機結合。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進一步縮小了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距。全面推行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制度,每年教師交流面達到應交流人數的12%以上,有效促進了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繼續推行陽光招生、均衡編班,從根本上消除重點班、重點校,擇?,F象得到有效遏制,為教師、學生和學校創設了公平的競爭機制。堅持免試、劃片、就近入學,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校的比例超過50%,穩定了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的生源,為辦好每一所學校奠定生源基礎。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0%左右的高位,家庭困難學生助學體系不斷完善,每萬人口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同時,“十二五”期間,福建全省累計投入67億元,新增50多萬個學位,滿足城區人口就學需求,有效緩解“大校額”“大班額”問題。辦好小學教學點,全省98.8%的小學生上學路程控制在3公里以內。
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改善學校辦學硬件設施,優化師資、生源配置,追根究底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
近年來,福建扎實推進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著力探索“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涌現出“高效課堂”“生本課堂”“校本作業”等一批教學改革成果,構建了“閩派教學”新模式,形成了區域性規?;七M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格局,整體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不少農村學校出現輟學率明顯降低、生源大幅度回流現象。國家、省級義務教育質量檢測結果顯示,全省義務教育呈現學生學業水平較好、課業負擔較輕、城鄉差異縮小的良好態勢。(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