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31日訊 昨日,海都記者從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泉州市“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泉州市政府研究原則通過。規劃提出,2016年~2020年,泉州將爭取高質量普及15年基本教育,將幼兒園到普通高中全部納入教育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努力讓適齡孩子享有接受普惠、優質、多樣化教育的機會。
(網摘圖)
關鍵詞:幼兒園
今年新改擴建15所
目前,泉州普惠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仍不足。全市245所幼兒園,公辦園僅占17.19%,在園幼兒數僅占總生數的22.22%。“十三五”期間,全市學前教育在園生數將增加7.7萬人,達到43.9萬人。
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泉州將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實施第二、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公辦園200所。以縣為單位建立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育服務新機制,構建以公辦性質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泉州市教育局相關人員介紹,新建200所公辦幼兒園,是指在泉州全市范圍內,根據教學需要改、擴、新建幼兒園。比如,位于刺桐新村的刺桐幼兒園,現已搬至城基路原市教育局,舊址因危舊房也將著手翻擴建,目前已著手基建前期工作,預計明年年底完工。今年,泉州在建(改、擴、新建)15所,其中已在建13所,分布在各縣(市、區)。
關鍵詞:義務教育
組建普通中學學科教學聯盟
“十三五”期間,泉州全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在校生將分別增加15.3萬、10.7萬和4.1萬,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占在校生總數的比例,預計將提高到40%左右??梢哉f,學校規劃布局和教育資源配置面臨新挑戰。
按規劃,到2020年,50%的縣(市、區)成為“義務教育管理達標縣”、50%的義務教育學校成為“老百姓身邊好學校”。今后,在新區建設、舊城改造和產業集聚區建設中,同步規劃、配套建設中小學校,特別在城市新區,應堅持學校布局與城市建設同步。到2020年,農村寄宿制學校都有合格的學生宿舍、食堂、廁所、澡堂。推進農村學校閑置校舍盤活再利用,鼓勵把鄉村文化活動中心建在學校。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初中新生開始實行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今后,泉州將改革普通高中課程結構和教學組織形式,適當增加選修課時比例。支持學校開發、優化特色校本課程。培育20所左右普通高中課程研究改革基地校和10個市級學科教學聯盟基地校,組建泉州普通中學學科教學聯盟。
關鍵詞:
外來工隨遷子女
就讀公辦學校比例達9成
此外,泉州還將加快特殊教育發展,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到今年年底,所有特教學校均開設學前班,全面完成標準化學校創建任務。完善特殊教育體系,推進特殊教育向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職業教育延伸,實施殘疾兒童少年學前至高中階段15年免費教育。
泉州將繼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公平就學升學。規劃提出,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對符合條件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通過自主報名結合隨機派位、積分制等方式入學,確保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含政府購買民辦學校義務教育服務)的比例達90%左右。實行高中階段學校向隨遷子女開放和同等招生政策。(海都記者 曾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