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幕后人員,電影字幕翻譯賈秀琰居然得到了這么多的“關注”,想必她也真是“醉”了。 賈秀琰到底做了什么,讓觀眾們如此情緒激昂?大銀幕電影字幕翻譯和民間字幕組的工作有何不同?
字幕組大神
狂批《銀河護衛隊》字幕
如果不是字幕組大神“谷大白話”的勘誤長微博,或許大部分觀眾還能夠容忍《銀河護衛隊》中文字幕翻譯。然而,當這篇萬字檄文發出后,整個世界都錯亂了,網友們大聲驚呼“原來我們和大神看到的竟不是同一部電影!”
“谷大白話”是誰?資料顯示,他是深夜脫口秀骨灰級粉絲,從2011年年初開始聽譯美國深夜脫口秀節目,是受無數網友頂禮膜拜的翻譯界大神。10月12號,《銀河護衛隊》上映的第二天,擁有27萬微博粉絲的他發表了一篇長達一萬字、題為《<銀河護衛隊>的背景知識、字幕勘誤以及彩蛋分析》的文章。該文迅速引起網友的高度關注,截止到發稿前被轉發2.7萬次,直接導致《銀河護衛隊》的字幕翻譯問題成為熱點話題。
引發網友關注的“谷大白話”發表的萬字勘誤帖里,“谷大白話”指出《銀河護衛隊》的字幕翻譯“錯譯 40處、漏譯 11處、不準確 25處”,認為譯者對相關背景知識缺乏了解,把電影里的很多笑點翻譯沒了。
引發關注最多的“錯譯”包括:把外星人口中指代地球的“terra”,翻譯成了“特藍星”;卡魔拉用來調侃火箭是鼠輩一族的“rodent”被翻譯成為“小浣熊”;彼得跟卡魔拉調情時,說“Kevin Bacon teaches people with sticks up their butts to enjoy dancing”原意為“教那些假正經的人跳舞”(此處大家可自行腦補屁股里被插了一根棍子的人在跳舞時小心翼翼、一本正經的可笑情景),可字幕翻譯的卻是“教會了人們扭屁股”……
賈秀琰回應
翻譯成“特藍星”
是跟發行方討論的
這已經不是賈秀琰第一次遭受網民的猛烈炮火了?!逗谝氯?》里的“地溝油”、“瘦肉精”,《環太平洋》的那記“天馬流星拳”都曾把她推到輿論的焦點。因為翻譯電影字幕出名,賈秀琰可以說前無古人,大概也后無來者。
“terra”的譯法被網友吐槽的頻率最高,賈秀琰稱:“迪士尼發行方覺得電影中還用到了‘earth’這個詞,所以‘terra’的翻譯要和‘earth’區分開。“某個詞具體翻譯成什么,這個問題不是翻譯能單獨決定的,很多時候是由發行方來決定的。我們會提供一些意見,他們覺得可以就采用,覺得不行我們就不用。最后采用‘特藍星’是經過發行方同意的。”
而關于“扭屁股”可以歸結為審查尺度的問題,有一些比較粗魯的詞或者有性暗示的笑話,是不允許出現在官方字幕里的。至于是小浣熊還是鼠輩?則是見仁見智。“某些句子他覺得我翻的不對,但也有人覺得我翻的對,翻譯本身就是存在爭議的。用‘小浣熊’是希望能夠在不損傷原意的基礎上,更接中國地氣。它和‘鼠輩’傳遞的信息并不矛盾。”
既然爭議不斷
片方為什么還找她翻譯?
既然賈翻譯的字幕屢次激起“民憤”,為什么她還在翻譯字幕呢?現在民間字幕組遍地都是,片方就不能從里面挑個嗎?眾所周知,在我國,所有的外語片都只能通過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公司發行。相應的,中文字幕的翻譯也有著嚴格的管理。
根據規定流程,外語片需要做兩次字幕,先是由片方找人做比較粗略的第一版字幕,交送廣電總局審查。如果審查通過可以引進的話,再由影片駐中國的發行公司(比如迪士尼的中國分公司)、民營發行公司(購買外語片版權的公司)委托“中影”或“華夏”進行譯制。中影集團進出口公司會具體把這項工作分配給以下四個譯制單位:中影集團譯制中心、上海電影集團譯制片廠、長春電影集團譯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進行譯制。
為什么字幕翻譯會被這4家機構壟斷?這其中涉及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是版權保護,像《銀河護衛隊》這些特別重要的大片,八一電影制片廠在7月份就拿到了供翻譯字幕用的版本,北美8月1號才公映。如果泄露出去,將是很嚴重的刑事犯罪,這其中的風險,不是一兩個字幕組的成員可以承擔的。所以,找誰翻譯并不是片方說了算,而是中影集團說了算。
譯制廠和字幕組有啥不同?
要求太不一樣了!
既然譯制廠現有工作人員的字幕翻譯屢屢被“捉蟲”,那為什么領導們不能把這項工作外包給網上的高人呢?既然民間字幕組這么受推崇,為啥不讓他們來試試?據了解,官方字幕的要求和民間字幕,實在太不一樣了!
首先,官方字幕組和民間字幕組所面向的受眾就很不一樣。民間字幕組面對的觀眾主要是有追看影視作品習慣的精英觀眾。民間字幕組在翻譯的時候,往往更注重專業性和背景知識。
而譯制廠翻譯的都是在國內上院線的電影,面對的觀眾從一線城市到四線城市的都有,對英語、外國文化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差異。而且看電影的主要需求還是娛樂,因而通俗易懂就變成最重要的原則之一。
民間字幕組是自發的、民間的翻譯行為,沒有相關的部門對其進行審查,所以想怎么翻就怎么翻,可以隨便搞笑沒節操。官方字幕就不同了,除了各制片廠在翻譯的時候會自覺過濾掉一些臟話外,一些不雅的、低俗的語言或者是笑話,也要置換成相對柔和的語言。而且在翻譯完成之后,還要送交廣電總局進行最終審查。
有一些優秀的民間字幕組常常會在字幕外加很多注解,幫助觀眾了解語言文化背景,因而深受網友喜愛。但在電影院放映的官方字幕卻不能這么干,因為有明確的字數限制——不允許超過20個字。
翻譯一部片
只賺4000元
賈秀琰最初是八一廠的一名宣傳人員,本科學的是中文,英語也還不錯,于是被八一廠譯制中心的制片人王進喜發掘,成為了一名外語電影的字幕翻譯。賈秀琰是被網友拎出來罵的那個,但很多人不知道,賈秀琰背后是一個完整的譯制團隊,賈秀琰只是團隊的一分子。
據了解,一部電影的譯制工作包括字幕翻譯、臺詞翻譯、臺詞配音等,涉及到的人員包括制片人、翻譯、導演、配音演員、錄音師、字幕員、片方負責人。在這其中,除了制片人是固定的譯片廠的編制,其他職務都是一人多職。這主要因為目前中國每年的引進片數量有限,就幾十部,四大譯制廠領完后再分給下面的翻譯,一人一年只能翻譯5部至6部。
很多人質疑賈秀琰能當翻譯太“隨便”,更譏諷譯制廠翻譯的行業門檻太低,過了六級就行。但其實,譯制廠培養一名翻譯并不容易。賈秀琰2006年從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進入八一廠,被制片人發掘后,先是在配音棚學習了兩年,專門找導演來教,還拜了有20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翻譯劉大勇(八一廠譯制片元老,代表作《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為師。兩年之后她才真正開始翻第一部片子。從2011年開始,賈秀琰才開始接分賬大片,第一個翻譯的電影是《羅賓漢》,在校對階段被發現有個地方翻錯了,還被“雪藏”了一年不能翻譯電影。
雖然分賬大片的票房可能上10億元,但無論多賣錢的片子,譯制費就只有區區5萬元,一視同仁。每個翻譯翻一部電影只能掙3000元 至4000元。通常,一部120分鐘的電影,翻譯制作的周期是兩周,首先要用一周的時間翻譯對白臺本,為保證進度,幾乎每天都要連續工作十幾小時。第二周進棚,陪著導演和演員現場錄制,以便及時修改配音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