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七中學(金山校區) 林依玲
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標點符號嗎?難道沒有它們,這個世界便會不復存在嗎?這一連串的疑問充斥了我的大腦,展開了一系列的思想變化過程——
符號,在我們的生活中最平常不過了,它像空氣一樣,在周遭四處“移動”,無處不在,但是,它卻像地上的螞蟻,人們根本不會注意它,甚至是一種潛意識性的漠視。在這燈紅酒綠的大千世界中,它的社會地位可以說是低于海平面,高傲的人們只“禮士文字,漠視標點”。不,不是這樣的,在我心底最深處的聲音跳了出來——
符號,它在語言文字中起過渡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像逗號,是一句話的中斷,句號,代表了結束,感嘆號是一種情感的升華。就像人們要建一座圖書館,這館里面當然要有書,書里面必然有文字,那字里行間的符號像地基,沒有了它文字還能流暢,有意境嗎?看,滿街上都是標點,不過發現的前提是你要低下高傲的頭——“海都之星·學生原創”;“鐵觀音,真甘甜”;“哈利·波特”……這一切不都印證了它的存在,要死沒有了它——泰戈爾的詩集就展現不出他的理想和抱負;徐志摩的“我輕輕地來,不帶走一片云彩”的超凡脫俗便也會銷聲匿跡;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也不會失去他感情的升華!
假若這世界失去了標點,那人們將會如失至寶,原本讀得鏗鏘有力、抑揚頓挫的演講稿,轉眼變成一篇冗長乏味,且沒有停頓,令人喘不過氣來的“長篇大論”。逗號,句號,感嘆號,是標點符號中最普遍的符號,最為實用,盡管人們不太重視,但是它們卻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地用心耕耘總金額每一篇文章,讓人們可以領會到作者的思想,被語言文字所熏陶。是呀!就像世界各地中的社會底層的人們,雖然不受關注,沒有大家眾星捧月似的呼喊,但是他們仍默默地堅守崗位,用雙手為大家筑起了這個美麗的世界村!
現在,我終于徹徹底底地知道了,逗號,句號,感嘆號這些不起眼的事物,人正是這個世界最基礎,最不可缺失的“至寶”!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