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參加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報到。(本報記者 王協云 攝)
昨天上午,80歲的市人大代表葉福偉,拎著一兜子的材料來到廈門賓館,找到他所在的湖里區代表團報到。兜里全是他準備在今年大會上提的批評建議,一共42件。農村用地、文明禮儀、食品安全、醫療教育……記者一份份翻看發現,這些批評建議涉及城市建設發展的方方面面。“這些建議都是用腳跑出來的。”葉福偉笑道,“我沒事就往群眾中跑,大家有什么話都愛跟我說。”
葉福偉當了五屆的人大代表,平均每年都提30多件的建議,每份建議背后都是人民群眾一份沉甸甸的囑托。這些建議,葉福偉不是交上去就了事,他會一件一件盯著落實。去年他領銜提出的一個關于午托機構監管的議案,交由市政府辦理,取得很好的成效。還有40件代表建議,他也不含糊,有兩件辦理效果不好,他直接表示“不滿意”,讓相關部門重新辦,直到滿意了,他才放過。
“90后”市人大代表林德洵,大方地向記者介紹他今年要提的兩個建議:希望產學結合,在工業園區建設職業學校;工業園和旅游發展配套,推動翔安東北部區域發展。兩年前,剛畢業沒多久的他成為新當選代表,第一次參加人大會,有點青澀,有點緊張。履職兩年來,他已經摸出為民代言、為民履職的“門道”——深入基層、傾聽民意、多做調查。提出的建議,他和葉福偉一樣——“跟蹤到底”盯成效。
農民代表陳水強,帶來的3個建議都與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有關;來自教育界的代表林虹,關注的是師資與編制……當天上午,來自全市各行各業的市人大代表,揣著沉甸甸的“民聲”陸續到達會場。
市十五屆人大代表現有293名,他們帶著全市人民的信任和囑托,帶著精心準備的議案建議前來。代表們紛紛表示,未來幾天,他們將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履行好人民賦予的職責,獻良策、繪藍圖,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作出新貢獻。(海西晨報 記者 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