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裝載7.2萬噸巴西鐵礦石的“金海強”輪從莆田東吳港區羅嶼港口10號泊位離泊,駛往臺灣,并于當晚抵達高雄港,實現“朝發夕至”。這是我省今年對臺鐵礦石中轉首航。據湄洲灣港口發展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羅嶼港口對臺鐵礦石中轉量達360萬噸,已連續5年蟬聯全國第一。
圖為“金海強”輪解纜后離開碼頭,駛向海峽東岸臺灣島。 全媒體記者 蔡昊 攝
當日10時30分許,記者在現場看到,“金海強”輪在兩艘拖輪的協助下,緩慢駛離碼頭。10時57分,拖輪撤離,“金海強”輪揚帆啟航,駛向海峽東岸臺灣島。“新年伊始,這也是福建為臺灣企業送‘福’??!”目送輪船遠去,在場的港口工作人員說。
羅嶼是大陸離臺灣最近的40萬噸級港口,距臺中港僅72海里,自2019年起成為臺灣在大陸最大的鐵礦石儲備中轉港口。
“羅嶼相當于一個當天可達、‘隨用隨取’的海上礦山,已成為臺灣鋼鐵行業在大陸的最佳鐵礦石中轉港口和儲運基地。”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凌森介紹,自2019年開啟對臺直航以來,羅嶼港已開通直航臺中港、高雄港2條航線,單向航程約10至12小時。截至目前,對臺鐵礦石中轉量累計突破2400萬噸。
據了解,羅嶼港口平均每周對臺裝卸船2艘次。對臺鐵礦石中轉,有效降低了臺灣鋼鐵企業的原材料物流成本,推動對臺大宗散貨物流通道建設。
新聞鏈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出臺,為羅嶼港口高質量發展帶來十分重大的歷史機遇。為服務保障好對臺鐵礦運輸,羅嶼港口“內外兼修”,提高貨物發運效率,協助臺灣中鋼將中轉業務的主力船型由3萬噸級提升至5萬噸級、7萬噸級和10萬噸級,克服因船舶運力限制導致對臺中轉業務受限的瓶頸,聯動口岸聯檢單位,保障對臺貨物運輸安全暢通,加快船舶通關時效。
借助良好的交通條件和“大港區、大堆場”的大港優勢,羅嶼港口與臺灣最大的鋼鐵企業——臺灣中鋼的合作范圍不斷拓展,涵蓋鋼鐵企業自購鐵礦石、淡水河谷鐵礦石混配礦產品,原礦、冶金煤等產品保稅中轉以及冶金煤出口等。下一步,港口將在鞏固“對臺鐵礦石中轉第一大港”基礎上,推動對臺中轉的口岸監管方式視同為內貿航線監管的先行先試。(全媒體記者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