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您現在的位置: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新聞 > 正文

    人民日報批“養魚執法”:監管者更需道德血液

      據新華社的報道,近期曝光的“染色饅頭”、“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多為“馬后炮”監管。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因為要靠返還的收費罰款來“解決”,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執法為利”。有食品審查員形象地稱:“如果說之前爆出的上海出租車運營是‘釣魚執法’,我們現在就變成了‘養魚執法’,每天的工作目標就是想著如何完成‘創收’任務?!?/P>

      溫總理同國務院參事座談時,那句“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的感嘆振聾發聵。多數人把這句話理解為對生產者和企業的批評,但現實情況告訴我們,在全社會呼喚企業家身體里應流淌著道德血液的時候,我們或許更該關注,監管者體內流淌著怎樣的血液。因為,正是監管部門放任企業違法的“養魚執法”,才在食品生產領域造成惡劣的“破窗效應”,最終導致了行業整體的道德滑坡。所以,要想止住這種滑坡,我們就有必要先對監管者提出道德的要求。

      食品從原料到消費者口中,要經過無數個關節。這其中每一個關節,都和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息息相關。而作為進入市場的最后一關,監管則不僅承擔著自身檢測食品品質的職責,更承擔著一份公眾的信任。出了事,罰點款,再責令企業以后如何如何,這種事后監管的思路和工作模式,換來的是監管者自身的利益,犧牲的則是公眾的健康和信任。而監管未能發揮預防的作用,既和當前的監管機制不健全有關,也和監管者自身的職業道德缺失有關。當大多數監管者,只把監管看作一份謀生的職業,而看不到這份職業和公眾健康安全之間的關系時,這樣的職業道德就難免在機制的漏洞下,催生出“養魚執法”的丑陋。

      作為個人,對監管者的道德要求,原本與其他普通人無異,但既然入了這個行當,就應該知曉這個職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并等于認可了這個職業與社會公眾之間形成的某種契約。這樣的職業道德如果得到堅守,即便食品生產領域出現失德,危害也會被遏制在生產和流通領域,而不會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影響。并且,高道德必然帶來嚴監管,也就會相應地倒逼企業的規范生產和經營,從而提升自己的商業道德。多頭執法等機制漏洞,造成了現在常常是一出事,就找不到直接責任人的怪狀,于是多以不痛不癢的“問責”了事。輕飄飄的行政問責已然傷不了監管失職者的筋骨,如果良心上的譴責,他們也可以坦然面對,那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食品安全一步步走入泥沼。

      監管機制需要厘清,但在他律的作用之外,我們更希望,監管者的自律也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讓道德的血液蕩滌自己身上的污泥濁水。同時,我們也希望政府主管部門將對如何提高監管者的道德標準,迅速提上議事日程。

    分享到:
    相關閱讀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官方微博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在線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