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標準被指“內外有別”
出口食品合格率超99.8%,內銷食品合格率在90%左右;食品安全事件頻出暴露食品標準滯后等問題
一邊是國外認為存在安全隱患,另一邊是有關部門回應未超國家標準,新近發生的“雀巢嬰幼兒米粉事件”,再次引發消費者對食品的海內外“雙重”標準的困惑。類似食品標準“內外有別”的現象并不少見。對此,專家認為,我國食品標準要向國際標準看齊,“在可能的情況下要從嚴”。
■ 現象
一流產品出口 二流產品內銷
數據顯示,多年以來我國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內銷食品在“多年整頓”的背景下,合格率卻只有90%左右。雖然只有九個百分點的差距,但卻暴露出食品安全標準“內外有別”的尷尬。
專家指出,一方面,我國的食品需要“摸高”才能進入國外市場,導致“一流產品出口、二流產品內銷”。
另一方面,在寬泛標準產生的“洼地”效應下,一些在國外被認定為“不合格”的洋食品,能堂而皇之地進入我國市場。有些產品在國外被查出安全問題后,面對中國公眾的質疑,卻因中國的低標準而?!鞍谅裏o禮”。
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說,對于某些國家而言,食品安全的標準猶如“技術壁壘”,是保護自己國家產業的“利器”?!皻W盟幾乎是國際上公認對食品安全要求最嚴格的地區,我國企業生產的乳制品很難進入歐盟、美國等標準嚴格的市場?!?/FONT>
專家提出,在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今天,仍然固守落后的標準,無異于“刻舟求劍”。與造假技術的花樣不斷翻新相比,某些領域的標準滯后,也造成監管乏力,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
案例 1
據報道,來自瑞典研究機構的數據表明,雀巢等品牌生產的部分嬰兒食品含有砷、鉛等重金屬,存在安全隱患。
【回應】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報,這些品牌在華產品檢出的砷、鉛等重金屬,均未超出中國標準。
案例 2
2010年麥當勞的麥樂雞在美國被發現含有兩種化學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對苯二酚”。
【回應】
麥當勞中國公司稱,這兩種物質含量均符合現行中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案例 3
以原料奶為例,我國標準規定每毫升細菌含量不得超過200萬個,但這一標準在國際上得不到承認;再如,國際標準中有奶?!绑w細胞”的檢測項目,這是判斷牛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而我國卻沒有相關規定。
【說法】
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表示,我國對乳品和其他食品行業的檢測標準,的確存在與國際上發達國家標準不同、部分指標低于其他國家的情況。
案例 4
我國允許的“農殘”量要比歐盟和美國高出數倍;植物奶油被曝光有危害,但我國沒有強制性的限量標準;“蜂膠造假”事件中造假者在樹膠里添加蘆丁、槲皮素等黃酮類物質,人為提高了總黃酮含量,反而“符合”了蜂膠國家標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