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系到“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實現和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骨干力量,廳局級領導干部的認識與態度,對落實好中央精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至關重要。本次調查中,大部分受訪領導干部認為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舊面臨著諸多困難,其主要癥結在于體制機制改革相對滯后,缺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激勵。大家表示,“十二五”期間必須以更大勇氣推進改革,中國應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國民幸福的共享式發展道路,應以更大力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以政府全面轉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剛頒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綜合性、系統性、戰略性的轉變,必須貫徹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睘檎鎸?、全面了解廳局級領導干部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認識、困惑及思考,前不久,國家行政學院課題組對在學院培訓的廳局級正職領導干部進修班、廳局級領導干部低碳經濟與發展方式轉型專題研討班(自主選學)、國家統計局廳局級領導干部培訓班等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并回收有效問卷108份。從樣本的分布情況看,既有來自中央各部委的學員,也有來自地方政府及職能部門的學員,具有較為廣泛的代表性,基本能夠反映我國廳局級領導干部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看法?,F將問卷中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分析如下。
難在哪里
經濟發展方式“久推難轉”,部分地區和領導干部“不愿意轉”、不知道“向哪里轉”以及應該“怎樣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究竟難在哪里?
1.超過七成的領導干部認為GDP考核與財稅體制不合理是目前各地仍堅持粗放發展的重要原因
中國在改革開放后取得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原因何在?在問卷列出的選項中,73.2%的領導干部選擇了“財政體制、政績考核體制不合理,地方政府不得不崇拜GDP”,說明財政收入及GDP考核對地方強大的 “指揮棒”效應。66.7%的領導干部選擇“傳統發展方式的巨大慣性”。39.8%的領導干部選擇“資源價格長期扭曲,粗放型發展仍有一定市場”,說明資源要素價格長期壓低,無形中助長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行業的擴張發展。6.5%的領導干部認為“企業稅負過重,創新動力不足導致不愿轉變發展方式”。另有部分領導干部補充指出,“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各級黨政領導考核評價、提拔使用的機制不科學”等。
總的來看,大多數受訪廳局級領導干部認為現有政績考核方式不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那么,現行考核方式中存在哪些不足呢?調查結果顯示,78.7%的領導干部認為“反映GDP增值的指標權重太大”。74.7%的領導干部選擇“重顯績輕潛績”,致使有些地方熱衷做“表面文章”,民眾無法有效共享發展的成果。53.7%的領導干部選擇“‘一票否決’項目太多”,地方領導有時畏手畏腳,難以全力以赴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51.9%的領導干部選擇“考評指標繁多”。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