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單位2011年預算公車信息
本報訊 明年起,北京將在7月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決算報告后,主動公開公車具體數量。而對于公車型號等內容,可以按照信息公開的申請原則,向具體的職能部門申請。
公車數量 今后將于每年7月公布
昨日,北京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規定,決算草案需經本級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北京人大常委會于每年7月份左右審查批準市級財政決算。目前向社會公布的公務用車數是初步匯總數字,尚未經市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
以后每年,北京公務用車數量將按照經各級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的決算進行信息公開。北京市財政部門將在7月公布全市公車數量。
公車型號 可向職能部門申請公開
此前,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助理葉曉靜申請北京公開公車數量以及具體型號。
對此,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解釋稱,財政部門根據決算報告統計數據,因此沒有具體型號的內容。但在市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后,公民可以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就具體每個部門的公車型號,向該部門申請公開,就可以獲得具體數據。
運行費用 將在“三公費用”中公布
市財政局表示,北京將根據財政部的總體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推動北京出國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經費支出的公開工作。
對于公眾關心的現有公車每年的運行費用,市財政局稱,目前北京市正在按照財政部的要求,進行相關的統計工作。一旦財政部要求“三公費用”公開時,將同步公開這些信息。
■ 追訪
“尚未確定申請公開公車型號”
申請信息公開的葉曉靜表示,旨在行使監督權利
昨日,推動北京公布公車信息的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助理葉曉靜表示,自己尚未確定會進一步申請公開車輛的具體型號。
葉曉靜表示,按照現有情況,要了解公車型號,需要根據政府信息公開原則,向每個部門遞交申請。她表示,此舉一是可能被很多部門拒絕,同時也非常麻煩。此外,要了解北京公車是不是零增長,必須要對比很多部門的數據,這樣要花費很多精力。
她說,遞交申請的初衷是為能夠行使監督權利,北京能公開公車總量已是一種進步,但能起到的監督作用還非常有限。下一步是否具體申請,她表示還沒有確定。
■ 對話
“6.2萬涵蓋北京市所有公車”
北京市財政局新聞發言人孟景偉表示,“北京公車有70萬輛肯定不準確”
兩個原因致數據提前公開
新京報:決算數據產生的程序是怎樣的?
孟景偉:財政部門根據各個部門報來的數據匯總后,一般要在3、4月份報財政部,并在當年7月左右報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之后才具有法律效力。今年公布的這些數據,還沒有經過人大常委會的審查批準。
新京報:為何今年3月就提前公開了公車數據?
孟景偉:兩個原因。一是北京在緩解交通擁堵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各級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的數量、使用等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同時,也有市民申請公開公車數量,為此北京在3月底公開。
以后年度,北京公務用車數量將按照經各級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的決算進行信息公開。我們公開的形式,今年是在市財政局的官網上。
國企無公共財政買車支出
新京報:此次公開的6.2萬輛公車,涵蓋哪些范圍?
孟景偉:包括了北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用于履行公務的機動車輛的實有數量,包括小轎車、載客汽車等所有車輛。也就是說,這是北京市所有公車的數量,公檢法等部門的車輛都在其中涵蓋。
新京報:國企或者差額撥款單位,也會有公車嗎?
孟景偉:不會。就國企而言,目前已經市場化了。財政撥付的資金,只會用于其產業發展的扶持資金、具體項目的補助等,不會有公車的補貼。國企的車輛,都是用自有資金買的。而國企領導用車的考核,應該屬于崗位廉政方面的內容,跟公車無關。
同樣,差額撥款單位也沒有用公共財政資金買車的可能性,都是用自有資金買車。財政撥款一般是用于補貼人員經費、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
新京報:有沒有可能單位通過項目費用或者“小金庫”買公車?
孟景偉:不可能通過項目費用買,因為每一筆都是要審核的,里面不可能有買車的內容。至于“小金庫”更不會了,首先部門“小金庫”是違規的,中央和北京都在查;其次,即便是有“小金庫”的單位,一般也不會用它來買車。
公車數量與運行費用掛鉤
新京報:這些數據是怎么統計來的?
孟景偉:根據北京2010年財政決算要求,初步統計匯總的,截至2010年12月底,北京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的數量。數據是來自于各個部門的決算,經單位匯總填報統計而來。每個單位的資產基礎信息里,都有公車數量這一項。
新京報:會不會有統計漏掉的呢?
孟景偉:不會。決算報告很清楚。同時,財政部門也是根據決算報告中的公車數量,給每個單位撥付車輛運行費用的。一個單位決算報告里有5輛車,這一年就只撥付5輛車的使用費。
新京報:有人覺得北京公車才6萬多輛,有些少。
孟景偉:此前媒體上的一些報道我也看過,說北京公車有70萬輛,我不知道這些數據來源于哪里,但肯定是不準確的??梢钥隙ǖ卣f,6萬多輛才是真實數據,這可能跟公眾的猜測有一定差距,但這是事實。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蔣彥鑫 顏穎顓 劉澤寧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